11月11日,中汽協發布10月汽車行業產銷數據,整體銷量增長8.7%至305.3萬輛。新能源汽車10月銷量同比增長49.6%至143萬輛,大幅好于整體水平。
此前乘聯會發布10月乘用車市場數據,全國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11.3%至226.1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56.7%至119.6萬輛,滲透率接近53%。根據多家新能源車廠商披露的數據,比亞迪、賽力斯、小米等廠商表現可圈可點。
近一段時間,新能源車產業鏈迎來多個重磅事件。根據央視網的報道,11月6日,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分論壇舉辦。工信部部長熊繼軍表示將鼓勵優質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推動提高產業的集中度,會同相關部門打擊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今天我們就來梳理新能源車行業近期動態,探索行業發展趨勢。
1、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部分廠商表現強勢
11月11日,中汽協發布10月行業統計數據,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達到299.6萬輛和305.3萬輛,銷量同比增速達到7%。1-10月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446.6萬輛和2462.4萬輛,銷量增速加快至2.7%。
最受投資者關注的,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統計數據。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46.3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增速高達48%和49.6%,占整體銷售比重達到46.8%。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77.9萬輛和975萬輛,銷量同比增速達到33.9%。
根據中汽協的研究,10月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地車展、促銷活動讓車市精彩紛呈,企業新車型繼續大力投放并采取了以價換量的營銷策略,這帶來10月車市銷量環比同比均實現增長。
在傳統燃油車面臨較大銷售壓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延續高速增長狀態,繼續搶占市場份額。10月純電動車銷量達到84.2萬輛,同比增長30.4%;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同比大幅增長89.7%至58.7萬輛。
如果僅統計汽車行業國內銷量,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速達到56.5%,占汽車國內銷量比重達到51.8%,連續三個月超越50%。
多家新能源車廠商10月銷量保持較高增速,領跑、極氪、小米、比亞迪、鴻蒙智行等均有較好表現。
近期一系列政策繼續支持汽車行業發展,11月6日,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工信部副部長熊繼軍全面介紹了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部署。四方面舉措主要包括:進一步支持融合創新,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
政策將推動新能源車行業形成車路云融合發展新生態,鼓勵企業在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大算力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領域聯合攻關。
在促進汽車消費方面,工信部將繼續推動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促進新能源車全面市場化進展。
讓市場高度關注的是,政策面已經在推動行業供給層面實現優化。政策將鼓勵優質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推動提高產業集中度,會同相關部門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持續健全新能源汽車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體系標準,保障產業發展行穩致遠。
2、鋰電池產業鏈迎來復蘇契機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2022年底以來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上游碳酸鋰等材料領域面臨較大的壓力,主要就是源于供給層面的無序擴張。一旦政策面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將有助于在供給層面實現優化。
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鋰電池總產量已經達到940GWh,同比增長25%。鋰電池四大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產量增速均超15%。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數據,2023年上游材料碳酸鋰產能迅速擴大至110萬噸,較2022年約60萬噸產能大幅增長;碳酸鋰產量為51.79萬噸,同比增速超31%。
在上游產能大幅擴張的背景下,碳酸鋰價格面臨較大的壓力。2022年11月,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高達57萬元/噸,10月底僅有7.15萬元/噸,從高位大幅跳水超87%。
正是在價格暴跌的影響下,上游供給層面已經出現了新變化。8月,全球最大鋰礦商美國雅寶宣布停產部分澳大利亞鋰礦加工產線,這顯示了行業供給出現積極的變化。早在今年初,全球最大在產鋰礦格林布什鋰精礦產量減少約10萬噸,主要因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
當前一系列積極變化也對鋰礦價格產生了正面的影響,自10月底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從低位上漲至7.6萬元/噸,漲幅達到6.3%。
此外,多家動力電池廠商也在積極推動新技術發展,尤其是固態電池技術。此前純鋰新能源已經投產國內首條全固態鋰電池量產線,純鋰50安時數全固態電池可以用于儲能和兩輪車電池等領域。
根據iFinD數據庫,A股鋰電池概念股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鹽湖股份、贛鋒鋰業、天齊鋰業、華友鈷業、欣旺達、天賜材料、國軒高科等。
——信息來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