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2020-黄色视频一级片网站-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免费-五十路六十路|www.tjmymc.com

SNBE 2025深圳國際新能源電池產業展覽會【官方網站】
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
Language:

動力電池回收亂象:暴力拆解,再組裝“三無產品”

2024-12-25 13:54:15

退役的動力電池經過回收提取或直接重組梯次利用,就能變廢為寶。然而,澎湃新聞記者最近暗訪發現,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鏈條上還存在一些亂象。

今年11月,澎湃新聞記者赴河南新鄉、廣東東莞等10家工廠暗訪發現,一些退役動力電池流入到小部分“低小散”作坊式小工廠,通過“打粉”、拆解組裝等方式回收利用電池,不僅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其生產環節也存在安全隱患,還有環境污染。

河南新鄉一處河邊的設施簡陋的廠房內,電池“打粉”時無法控制起火,其負責人說“我們也怕著火”。動力電池的拆解包裝、封裝或者裝配過程在業內也被稱為電池PACK。廣東東莞的一家工廠負責人稱,鼓包電池可以拆解組裝成小電瓶,用于二輪、三輪等低速電動車。在電池運輸環節,也存在貓膩,由于鋰電池屬于危險品,某工廠負責人稱,業內發物流普遍用“音響”或“易碎品”品名來代替,以此降低運輸成本。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許多拆解組裝出來的電池無法提供質保,系“三無產品”,因使用壽命短,很多廠家在電商平臺注冊許多店鋪,就“做一年的生意”,“打一槍換一炮”,消費者維權困難。

澎湃新聞注意到,為推動電池回收產業規范化發展,工信部先后發布5批次、156家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某汽車研究院《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產業報告(2024版)》顯示,正規企業在全國布局產能超過300萬噸/年,實際已建成超過100萬噸/年,但是進入白名單的正規企業往往“吃不飽”,行業普遍測算,正規企業產能利用率不足25%。

記者了解到,現行國家政策暫未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渠道作出強制規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尚待規范。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利用領域,如何規范小作坊式企業的生產、經營,亟需規范和監管。

河邊的電池“打粉廠”:“我們也怕著火”

近年來,動力電池需求旺盛,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快速成長,但也滋生了一些亂象。

11月中旬,河南新鄉市新鄉縣合河鄉衛河邊,記者看到,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有幾間藍色鐵皮廠房。雖是周日,仍能聽到鐵皮房內傳來機器作業的聲音。這里是一家電池“打粉廠”。

“打粉”,是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一種通俗說法,即通過打粉設備,用物理破碎、研磨等方式,將廢舊鋰電池中的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等成分破碎成細小的粉末,這些粉末可以進一步進行分選和回收,提取其中的有價金屬,如鐵、鎳、鋰等。

記者暗訪發現,這家“打粉廠”的露天場地上堆放著許多廢舊汽車電池底盤,室內工人正在加熱高爐,拆解下來的廢舊電池順著輸送帶掉進爐子,火焰熊熊燃燒,現場煙塵彌漫,并伴有刺鼻性氣味,生產環境惡劣。

對于這樣的環境,孟姓工廠負責人笑稱,他們這里還是干凈的,有些車間根本進不去,干活時“都是黑的”。

該“打粉廠”另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剛處理了一批汽車底盤電池,拉來的電池可以先進行檢測,若還可以用就當好的賣,若不能用了就上機器粉碎打粉。

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18650型電池被泡在噸桶中,水體顏色明顯泛黃。該負責人稱,電池處理不產生廢水,工廠也不需要廢水處理設備,“所產生的廢水也是生活廢水”。

因臨近河邊,一下大雨,該“打粉廠”就會被淹,記者詢問為何還要把工廠建在河邊?

該負責人直言,若在工業園內,遇到檢查,可能就面臨長時間停業,而在這里,遇到檢查就停業一兩天,“檢查過了,就過去了”。

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里準備新建水庫,“打粉廠”及周邊將被征收。負責人宣稱,隨時都可以找到新的土地,因認識當地環保所的人,環保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搞定,“我這個環評在新鄉縣,你就是在新鄉縣,出了新鄉縣不行”。

據營業執照,該“打粉廠”為新鄉市安瑞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注冊于2022年4月,注冊資本50萬元,注冊地為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合河鄉西河村66號,其法定代表人、大股東為孟頡倡。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的項目環評報告已獲批復,仍在有效期內。由河北誠羿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環評工程師代靜(資格證書編號:07352143505210090)編制的《新鄉市安瑞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年回收再利用1000噸三元鋰電池極片項目(不含危險廢物經營)環境影響報告表》(以下簡稱:報告表)顯示,公司應對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固廢等污染物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該環評報告顯示:該項目為三元鋰電池極片回收項目,本項目不涉及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污染物主要為生活廢水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無生產廢水;本項目生產車間密閉,生產過程密閉負壓收集廢氣,廢氣經袋式除塵器處理后由15米高排氣筒排放,廠址選擇合理,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但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該環評報告中,未見明確該項目生產環節中存在浸泡動力電池放電環節。

上述負責人稱,環評以前很好辦,這兩年要求嚴,不太好辦了。在當地,只要是工業用地,環評可以變更。他在當地做了很多年,有手續,根本不用擔心,但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從2018年到2024年已先后發布5批次共計156家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白名單”企業。其中,95家為梯次利用企業,51家為再生利用企業,10家為綜合利用企業。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業內俗稱:白名單),入選企業以行業“正規軍”身份從事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是汽車廠和電池企業項目招標的必要條件。

上述負責人透露,他們不屬于“白名單”企業,但國家也并未要求只有進入“白名單”才能從事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但現在,政府的要求越來越嚴,會定期檢查安全、消防等方面。

“我們也害怕,害怕著火?!痹撠撠熑苏f,理論上拆解電池需要先放電,但目前這塊并無明確法規要求,沒人管,再是放電也放不干凈,因此在打粉時也無可避免會電池起火或爆炸。

一位長期研究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問題的專家向澎湃新聞表示,這種作坊式“打粉廠”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為了更快放電,就用鹽水浸泡電池,電解液流入水里,對水體會造成污染。此外,電池在放電時會產生氧氣和氫氣,若處理量大,也容易爆炸,安全隱患很大。

該專家表示,這種高鹽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氟化物,如何處理高鹽廢水在國內一直是難題,處理成本很高,這種小作坊根本不具備處理能力。

該專家還指出,電池粉碎時會短路,放電產生高溫,會燃燒,所產生的氣體中會有氟化氫、五氟化磷、氰化物等,對人體極具傷害性,此外還有鐵鎳等重金屬污染,如果是“白名單”企業,單投入一套尾氣處理設備至少需要600萬,而濕法冶煉作為電池回收環節當中最關鍵的一步,只有在規模、資金和技術上均占優勢的化工集團才能完成。此外,該項目采用環境影響報告表不當,涉嫌原料、產物和污染物與環保文件不符,建議本項目立即停產整頓,按照實際原料、生產工藝過程和污染物重新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廢舊電池拆解組裝生意經:“打一槍換一炮”

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再生利用,指對電池進行拆解、破碎、分選、 冶煉(或材料修復)等處理,進行資源化利用;再是梯次利用,即對電池進行檢測、分類、拆分、 重組等處理,制造符合有關標準的梯次利用電池產品,使其可應用至其他領域的過程。

《河南省“十四五”再生金屬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鄭州、洛陽、新鄉、焦作四個地市作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通過國家試點驗收,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記者在河南新鄉走訪發現,當地從事廢舊動力電池生意的小工廠很多。當地從業人員透露,全國很多退役動力電池都會流入新鄉,量很大,他們提煉、打粉、拆解組裝等都干。

在新鄉市一家廠房,記者看到,工人使用刀片、鉗子等工具手工拆解比亞迪刀片電池。在另一家廠房內,記者看到大量寧德時代的電池,工作人員稱,這批電池因為有膠,拆解起來麻煩許多。另一邊,有工人正在組裝電池。工廠負責人表示,若訂單量足夠,他們可以幫助貼牌。

新鄉一位從事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工作的人士告訴記者,許多拆解后組裝出來的電池,使用壽命有限,一般用在路燈等方面,不怎么使用的情況下或許能堅持幾年時間,是無法用在車上面的。

據當地多位從業人員透露,拆解組裝出來的電池,使用壽命很短,很多只能用一年,因此很多商家“只做一年的生意”,“打一槍換一炮”。

一家工廠負責人表示,從事電池拆解組裝的廠家,會通過電商平臺接單,如一個廠家就在一家平臺開幾十家店鋪,哪個店鋪投訴高,這個店鋪就不要了,也不處理售后,店鋪的保證金直接不要了。

另一位做廢舊電池生意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在山東省金鄉縣,當地也有大規模做拆解組裝電池生意,他特意去那邊看過,其套路也類似,通過電商渠道出售電池,利用他人身份在平臺上注冊很多店鋪,后面直接不要店鋪及保證金,消費者想維權連商家都找不到。

在電池的運輸環節,也存在貓膩。記者暗訪發現,在新鄉市輝縣市孟墳村一家工廠內,一批電池的物流單據顯示,貨物類別被標注為“音響”。該工廠負責人透露,電池發貨在當地普遍用“音響”“易碎品”等來代替,物流公司也知道情況,不會干涉。

值得注意的是,鋰電池被歸類為第9類危險品,即雜類危險品,其生產、儲存、使用等環節都需要嚴格遵守相關的安全規定和管理要求,危險品運輸車輛應向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取得道路運輸許可,并辦理相關的危險品運輸許可證。車況要達到一級標準,并配備符合規定的駕駛員和押運員,他們分別需要持有有效駕駛證和危險貨物運輸從業資格證、道路危險貨物操作證(押運員證)等。

2020年10月1日實施的《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第1部分:包裝運輸》(GB/T 38698.1-2020)規定,包裝運輸前,應對退役動力蓄電池進行安全判定。因鋰電池為危險品,運輸時需提供MSDS(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運輸鑒定報告以及UN38.3測試報告(即對鋰電池進行的安全檢測后出具的正式報告)。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在運輸環節,之所以不標明是電池,主要是為了節省運輸成本,若按照危險品去運輸,運輸成本就高了。

沒有質保,電池pack廠家宣稱鼓包電池可用作低速電動車

在廣東省東莞市的塘廈鎮、清溪鎮及其周邊鎮區,聚集著不少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廠家。

在塘廈鎮海棠工業園內,在一幢樓的二樓和三樓藏匿著一家電池拆解作坊,負責人帶著記者步行上樓并坦言,如果不是業內人,一般也找不到這里。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工人正在使用切割機對整塊退役汽車動力電池進行切割,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另幾位工人身著便裝正在用榔頭敲打拆解電池。記者在現場看到,有一排汽車底盤電池貼有“不合格產品”標簽,該工廠的負責人稱,這批電池是全新的,因電池存在小問題,就到了他們這里,他們只負責給客戶拆解電池,并不管用途,“鼓包的一般的也是用的”,拿來拆解電池的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廢舊動力電池,一類是全新的汽車底盤電池的瑕疵品,組裝好的電池溯源碼還可以自己貼上去。

在清溪鎮星源工業園附近,一家pack電池工廠的工人正手持電動工具切割電池包,現場火花四濺。負責人表示,他們有時會使用鼓包電池,所拆解組裝的電池沒有質保,“用個三五年應該沒問題”。

在塘廈鎮美瓦時科技園附近的一家工廠內,記者看到,一批等待拆解的電池,其標簽標明“危險”警示標志,并提醒是“內部高壓電”“非專業人員禁止拆卸”,落款是北京光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前述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專家表示,根據記者所拍攝的畫面,這些拆解組裝電池的工廠,其工作環境臟亂差,沒有什么安全防護,也沒有緊急安全處理的設備,整個工廠的管理混亂。而拆解過程,本身存在風險,再加上不規范拆解,安全隱患更大。

記者走訪注意到,東莞塘廈鎮、清溪鎮多家廠家宣稱,其拆解組裝的電池,電動車可以使用;沒法質保,但可以保容量、統一電壓等。

電池因制造缺陷、過度使用等會有鼓包現象。清溪鎮巨富路附近一家工廠負責人稱,微鼓的電池也可以拆解使用,可用于二輪、三輪車等,四輪的車子可能沒法使用。

該負責人稱,鼓包電池就是內阻高,循環壽命短,嚴格來說,這些鼓包電池都不能使用,但現在市場魚龍混雜,有些燈廠就用了鼓包電池。他了解到,不少人開店,就賣這樣的產品,“打一槍換一炮”。上述負責人直言,如果國家嚴查,他們這些工廠都要關門。大家也知道,相關監管會越來越嚴格,但暫時明確的規定沒有出來,所以大家還在做。考慮到可能不久后相關監管就會完善,因此今年大家的出貨量比較大。

前述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專家表示,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氣體,氣體在里面積壓后,會產生鼓包。因為鼓包了,電池里面的結構已經發生一些變化,若再繼續使用的話,可能存在起火爆炸風險,比如因壓力過大,稍微的碰撞后,它就會炸開,或者溫度高了,它也會炸開。

該專家表示,這些小作坊拆解組裝出來的電池,因為電池溯源碼的管理混亂,不提供質保,幾乎都是“三無產品”。由于這些廠家設施簡陋、電池處理成本低,所以他們可以比“白名單”廠家開出更高的價格進行汽車電池底盤的回收,拆解組裝的所謂新品投入市場,不僅沒有質量保證,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如這些拆解組裝的電池,很多都流向二輪車、三輪車,這也是為什么二輪電動車經常發生火災的重要原因之一。

行業“小作坊”亟需更有力的監管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將達4億輛。其中,鋰電池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超5000萬輛。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起,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裝機量隨之攀升,按照電池5年—8年的平均壽命,動力電池正將迎來規?;艘鄞蟪?。

來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超過58萬噸。預計到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為推動電池回收產業規范化發展,工信部先后發布5批次156家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含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某汽車研究院《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回收產業報告(2024版)》顯示,正規企業在全國布局產能超過300萬噸/年,實際已建成超過100萬噸/年,但是進入白名單的正規企業往往“吃不飽”,行業普遍測算,正規軍產能利用率不足25%。

如何規范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利用?

2018年,工信部等7部門發布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汽車生產企業作為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

2024年8月,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公開征求意見,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的選址、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節能評估、研發及工藝改進等方面提出新要求。截至目前,現行國家政策暫未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渠道作出強制規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尚待規范。

2024年10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其業務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廢舊電池業務、退役風電和光伏設備回收等。同月,生態環境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將繼續強化廢動力電池等環境監管,適時修訂完善相關污染控制技術標準。

前述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專家指出,如何規范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利用,關鍵在于對小作坊企業的監管。除了加強日常監管外,還要加強溯源,對電池進行全生命周期記錄。

據北京交通廣播此前報道,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和利用行業,小作坊是行業規范化發展的“攔路虎”,為何多年難以根除?業內人士介紹,這背后涉及了多方管理的難題,比如工信部門負責企業的生產管理,商務部門負責回收等流程的管理,工商部門負責對違規違法企業做出處罰,是“九龍治水”的典型體現。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建議,各部門聯合管理,針對動力電池、報廢汽車形成長效執法機制,對于不合規范的企業依法加強打擊力度,確保行業規范化發展。

——信息來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