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不斷壯大,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性能、成本、安全性和壽命等因素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起步階段,由于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低、續航能力弱、使用壽命相對較短,已逐漸被其他類型的電池所取代。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進步,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技術水平已經有顯著發展。車主的“電池焦慮”緩解了多少?如何讓車主更放心地使用新能源汽車?
很多在2016年前后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反映,他們都遇到了動力電池衰減明顯的情況,如果給車換電池,價格很高;把車賣掉,又賣不上價。二手車商林嘉偉告訴記者,當年的電池技術能力有限,導致出售二手車的價格也會低不少。
林嘉偉說:“從2020年開始,那一批的電動車技術基本挺成熟了。2017年剛開始那一批國產電動車技術是不成熟的,故障率很高,那些車一般都是集體‘退役’,有人在賣,也有人回收,可是價格真的很不理想。當時每臺車都是20多萬元,到現在‘退役’的情況下,比如七八年的車,如果公里數太大的話,就收個2萬至3萬元。”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宋健補充,七八年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安全性也比現在弱。
宋健說:“尤其是在那個時候安全性管理,電池包的管理系統還沒有那么完善,現在比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最大的問題是電池的膜(正負極之間的隔膜),一般(這個膜)都是塑料的,經過七八年以后老化,它只要老化了,那就影響它的安全性。在震動的情況下,它破碎的可能性就比起新的時候大得多,它一旦破碎,正負極就短路了,產生局部高溫,嚴重的話就起火了。”
工信部等部委明確要求,自2016年起,乘用車企業必須為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期。動力電池在8年之后是不是就衰減明顯?在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乘用車事業部技術總工雷萬波看來,這并不意味著動力電池超過8年就會出問題。
雷萬波說:“不能一概而論,因為8年之后能不能用,還能用多久,除了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品質保障外,還取決于用戶工況以及用戶的行為習慣,一個良好的用車習慣也會影響到電池的壽命。我們建議是(電動汽車使用)到了8年之后,找一些專業的機構對整車包括電池做一個健康度的檢測,然后基于檢測結果,大概有三種去向。一是電池工況比較好,健康度還比較高,可以繼續在車上使用;二是可能它達不到在整車上使用的標準,但是還有利用價值,可以選擇回收,讓電池進入梯次利用的場景;三是可能真的沒有什么利用價值了,選擇電池回收,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雷萬波進一步解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雷萬波說:“比如我們在2016年左右,整個的續航可能只能做到300到400公里。現在,我們B級以上的車續航做到700公里,基本上可以成為標配了;A級車(續航)500到600公里都不是問題;C級車續航達到突破1000公里也是沒問題的。針對運營車、出租車,我們開發長壽命的(電池),服務里程可以做到80萬公里以上。第二點提升就是充電速度,比如幾年前(充電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還有一個小時以上的。這兩年,我們在快速提升充電能力,現在最快的可以做到10分鐘左右的補能水平。基于現在客戶的需求場景,今年我們推出了神行Plus、用于混動的驍遙超級增混。”
億瓦研究院創始人黃山表示,除了充電速度的提升,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也有了明顯的增長。
電池的循環壽命在不斷延長,現在普遍都能到3000次;安全性也在不斷提高,電池如果發生異常起火之后,要有5分鐘的逃生時間,這是我們的強制標準。目前只要不是劇烈磕碰等情況,整個電池的安全性能已經提升得很高了。
記者走訪多家新能源汽車4S店了解到,不同品牌對于整車質保時間會有區別,也有品牌會對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也就是電動機、動力電池和電控系統終身質保。
某品牌4S店銷售總監黃先生說:“整車8年15萬公里,或者(電池)損耗超過30%,有免費更換。另外,我們這個品牌在三電(系統)有終身質保。”
不過,有些品牌的質保需要滿足一定的前提條件。
某新能源汽車4S店銷售經理周女士說:“一個是客戶必須要經過App或者小程序進行車主認證;需要在我們授權的4S店進行維修保養,更換原廠的純正配件;車輛使用性質一定要是非營運的家用車。”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品牌對旗下車型支持“三電終身質保”,不限首任車主,權益“跟車不跟人”。車企降低質保政策的門檻,為的就是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成本,讓車主更安心、放心用車。
燃油車的使用壽命可以長達十幾年,跑幾十萬公里,但當前車企對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質保年限并未做到物盡其用,很多人希望能實現“車電同壽”。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少數車企做了‘車電同壽’的宣傳,宣傳的循環次數是一種理論上的次數,車在使用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工況的考驗,時間長了以后,電池的壽命就會衰減,這個是無法避免的。目前主流的電池技術還是液態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技術水平還沒辦法保證‘車電同壽’。有些車企在宣傳固態電池這種新技術,包括鈉離子電池,現在技術都不成熟,沒有大規模應用。”
此前,要求車企對電池實施8年或12萬公里質保期,這一政策是基于當時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狀況決定的。現階段有必要調整政策嗎?億瓦研究院創始人黃山解釋,對質保期的確定,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黃山說:“目前,一些車企的質保政策是要高于國家規定的最低質保期限的,是否要改變質保期的規定,我覺得要考慮整個的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變化。對于有些消費者來說,他可能覺得質保的時間越長,心里越有譜。現在,電動汽車越來越像個電子產品,另外有一些人開個三五年可能就換車了。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質保期的規定再延長,還是沒法完全說有這個保障之后就能夠增強消費者信心,包括促進二手車市場的發展等,它有一定的相關關系,但是并沒有決定關系。”
——信息來自: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