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2020-黄色视频一级片网站-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免费-五十路六十路|www.tjmymc.com

SNBE 2025深圳國際新能源電池產業展覽會【官方網站】
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
Language:

貴州:競馳新能源電池賽道,千億產業乘風起

2024-11-11 13:13:50

11月1日,吉利汽車集團發布最新銷量數據。吉利汽車10月銷量226686輛,新能源銷量、海外出口銷量持續大幅上揚,增速迅猛。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8722輛,同比增長約83%。其中,銀河E5上市85天,累計交付超4萬輛,成為上市最快突破4萬輛的A級純電SUV。  吉利貴陽基地作為吉利銀河E5的整車生產基地,目前已實現不同平臺、不同尺寸、不同類型、不同動力、不同功能、不同顏色、不同配置的多車型高度柔性化共線生產,產品涵蓋轎車、SUV、MPV三種車型,動力有甲醇車、汽油車和新能源車。

吉利貴陽基地生產車間

隨著吉利、奇瑞等龍頭企業先后在貴州布局整車基地并陸續擴大投資,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動力電池頭部企業紛紛落子,貴州磷化集團、中偉股份、振華新材、安達科技等一批新能源電池材料企業蓬勃發展。

謀“新”求“質”逐“綠”,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已形成動力電池產能37億瓦時、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45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10.8萬噸、負極材料產能37.4萬噸,較2020年實現大幅倍增,有效支撐貴州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

“動力+儲能”雙賽道

訂單增長、產能飽滿、銷售暢旺……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四期的項目建設擴能,目前已經達到全年7000萬只鋰電池的產能。

“去年投資超億元建設了三期項目,主要用于3C儲能電池生產,達到了日產35萬只鋰離子電池,明年還將進一步擴大三期生產線產能。”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張力中說,今年四期建設投產后,產能進一步釋放,做到日產50萬只鋰離子電池,預計今年全年產值約4億元。

工人在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勞作

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畢節高新區,隨著園區內產業鏈不斷完善,貴航新能源生產原料實現了園區采購。“生產使用的電解液是由園區的光瑞新能源生產,正極主材料則使用了貴州丕丕丕電子科技公司生產的產品。這極大節約了運輸成本,提高了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張力中說。

眼下,貴州車聯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聯邦)第二代儲能式移動充電機器人已經完成研發,正在做批量投放前的測試工作。

“這套裝置有望在明年實現市場規模投放。”車聯邦副總經理彭康說,“這個儲能式機器既有助于風、光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就近消納,促進能源間的‘時空轉移’,在用電高峰及應急情況下,變車找樁為‘樁找車’,也可將儲存的清潔能源用來向電網反向供電,減輕電網壓力。”

車聯邦充電樁

據《2024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儲能累計裝機量將超過300吉瓦,其中中國鋰離子電池儲能累計裝機量將達65至70吉瓦。為更好適應當前發展環境、產業前沿和貴州省產業基礎新趨勢、新變化,全省緊盯“動力+儲能”雙賽道,加快壯大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打造新能源電池材料集群,力爭到2027年集群規模突破5000億元。

加大創新研發投入

在六盤水高新區貴州兆為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年產5000噸新能源材料(碳酸鋰)項目廠房內,含鋰廢渣、鍺廢渣、難選低品位銅尾礦、鎢鐵尾礦等大宗工業固廢在歷經數道工序處理后,搖身一變成為電池級碳酸鋰產品。

六盤水高新區立足全市及周邊豐富的含鋰尾礦,主動融入“電動貴州”戰略機遇,成功引進年產5000噸新能源材料(碳酸鋰)項目,以含鋰尾礦為主要原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專攻新能源電池材料創新。該項目通過自主研發的含鋰尾礦提取電池級碳酸鋰核心技術和定制的模塊化環保裝備,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將于年底實現投產。

在貴州兆為新材料科技公司總經理蘭立華看來,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產品和技術。與礦石法碳酸鋰生產工藝相比,貴州兆為科技基于含鋰尾礦提取的電池級碳酸鋰材料,鋰資源整體回收率達85%以上,高于礦石提鋰行業平均80%的回收率。同時,產品純度和粒度指標達到并優于電池級碳酸鋰材料行業標準。

貴州兆為新材料科技公司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貴州航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特種合金材料,該公司今年新建的15萬噸新材料項目具有顯著的領先優勢。

“通過同院校合作研發特定的合金成分配比和工藝控制形成部分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在鑄造后無須進行傳統的熱處理工藝,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并減少能源消耗。”貴州航鵬總經理吳山飛說。

接下來,航鵬新材料將為配套建設投產15萬噸再生新材料產線設立科學家工作站,探索上下游協同模式,最大限度對新材料原料進行就地轉換。

向新求質,蓄勢賦能。“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不斷提升,全省將持續做好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發展培育工作。做優做大已設立的一批創新平臺基礎上,聚力攻關先進技術,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拓展應用場景,持續壯大規模。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優化海外產能布局,確保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

布局電池循環利用產業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退役潮”也接踵而至。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超過58萬噸,預計到2030年,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領域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黔東經濟開發區年產10萬噸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項目一期去年8月實現投產。通過先進的動力電池回收工藝處理,提升處理廢舊動力鋰電池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從而實現金屬再生、環境保護、資源循環等多重目標。

“項目兩期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帶動黔東經濟開發區鋰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融合集聚發展,與岑鞏經濟開發區、大龍經濟開發區加快形成黔東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集聚區,為打造貴州東部新能源產業集群和資源循環產業示范基地提供強力支撐。”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胡英增說。

黔東經濟開發區年產10萬噸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項目

貴州鑫茂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磷酸鐵鋰生產企業,依靠自身擁有的鋰電池回收技術,及自動化電芯拆解、烘烤、剝離、篩分、除磁等生產工藝,2023年,年產1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完成工業產值1.9億元,同比增長180%,產品流向下游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江西贛鋒等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

今年,貴州磷化集團建成全省首條全要素電池回收生產線,一塊廢舊電池經放電處理后,通過物理破碎,分項篩選出銅箔、鋁箔、鋰電黑粉,再經浸出、萃取分離等環節,黑粉將被制成下游電池生產所需原料。目前,該項目的磷鐵回收率達到90%,碳酸鋰回收率達93%。

下一步,貴州還將有更多相關企業加快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電池成組分析等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不斷提升回收效率,做大產業的經濟與環保價值總量。

——信息來自: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