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2020-黄色视频一级片网站-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免费-五十路六十路|www.tjmymc.com

SNBE 2025深圳國際新能源電池產業展覽會【官方網站】
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
Language:

儲能裝機超預期 建議圍繞五條主線把握儲能行業高速增長的機遇

2024-01-31 09:53:31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國家能源局發布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情況,并于近日公布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2023年國內儲能裝機量48.70GWh,高于此前預期,預計2024年國內裝機有望超65GWh,增速超過30%。2023年以來多項政策要素演進推動儲能商業模式多元化發展進程;需求場景多元和調節資源需求增長推動多種儲能形式發展;動力電池價格下降也推動儲能經濟性成為可能。在儲能行業長期發展趨勢明確的情況下,該行建議關注在特定市場不斷突破的儲能企業,其中包括關鍵部件企業、相關材料企業和儲能的系統集成商等。

  雖然2023年的儲能行業受到到終端價格大幅下降和海外資金成本較高的沖擊,但新能源大幅并網帶來全球儲能配置的剛性需求,行業長期空間廣闊,同時考慮到電價機制和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海外資金成本的下降和鋰電池價格觸底,政策端的大力支持,該行預計2024年全球儲能行業有望孕育生機。

  基于此,該行認為,國內市場,工商業儲能在峰谷價差持續走闊及“兩充兩放”滲透率攀升背景下有望迎來高速增長;近期尖峰電價、容量電價、用戶側分攤成本的積極訊號頻出,2024年國內大儲有望實現商業模式加速閉環,盈利見底回升。海外市場,中國擁有完備的儲能產業鏈,在內部環境存供給過剩風險的背景下通過出口尋找增量市場是未來的行業趨勢。其中,美國是成長性與高確定性兼備的表前側大儲市場,歐洲戶儲庫存有望在2024年中見底,預計屆時戶儲市場將迎來明顯景氣度修復。

  需求場景化推動多種靈活性調節資源發展。2023年其他多種新型儲能亦迎來產業化加速,全釩液流電池等技術在降本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同時,容量電價政策的推出為火電盈利水平托底、改善運營情況,有助于后續靈活性改造增量釋放。

  結合以上行業發展趨勢,該行建議圍繞五條主線把握儲能行業高速增長的機遇:1)儲能逆變器環節;2)儲能溫控消防環節達;3)具備能源管理和微網服務能力的細分龍頭;4)其他新型儲能及靈活性改造;5)國內外儲能系統及EPC環節。

  中信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2023年國內儲能裝機量48.70GWh,好于預期,預計2024年國內裝機有望超65GWh,增速超過30%。

  近日國家能源局披露,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GW/66.87GWh,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GW/48.70GWh,好于預期。同時,2023年裝機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結構上,2023年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排名前5的省區分別是:山東3.98GW/8.02GWh、內蒙古3.54GW/7.10GWh、新疆3.09GW/9.52GWh、甘肅2.93GW/6.73GWh、湖南2.66GW/5.31GWh,華北、西北地區裝機占比占全國50%。

  整體來看,在政策推動、電網消納壓力與產業鏈降本推動下,國內儲能市場總量增長料將保持較好的增長趨勢;在結構上,新能源集中裝機的西部地區及儲能盈利模式更完善的地區裝機增速領先。基于當前招標情況,該行預測2024年全年僅表前側儲能裝機量或超60GWh,疊加工商業儲能放量,整體國內裝機有望超65GWh,同比增速超30%,從而帶動行業持續發展和出貨量的增加。

  盈利仍是國內大儲焦點,政策要素演進推動儲能行業商業模式多元化。

  針對當下國內大型儲能,市場對于價格及盈利的關注要大于裝機量及營收規模。據北極星儲能網中標數據統計,2023年12月儲能系統中標價普遍位于0.9元/Wh以下,最低價格至0.69元/Wh,較年初降幅近50%,而原材料碳酸鋰的降價并不能完全消化終端的價格下行進而擠壓中游盈利。基于此,該行認為國內大儲產業鏈盈利改善的核心變量在于電力市場化改革節奏,及在此基礎上儲能商業模式多元化和明確推進的進程。2023年,政策端變化提速:1)電力現貨市場:10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全國各地現貨市場建設時間表;2)新型儲能容量電價:內蒙古、山東、新疆、甘肅四地推出新型儲能容量補償政策,進一步提升經濟性;3)峰谷價差:全國各地峰谷差價差持續拉大。峰谷價差走闊的意義不僅在于刺激工商業儲能發展,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以電價為抓手為儲能等調節資源的盈利途徑提供“錢袋子”,在中長期維度上為儲能商業模式完善提供重要支撐。該行認為政策端在2024年將釋放更多積極信號,上述變化在2024年仍值得期待。

  需求場景多元和調節資源需求增長,推動多種儲能形式發展。

  為消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滿足用戶負荷需求,電力系統的儲能應用存在多種時間尺度需求,包括短時和長時儲能。從本次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名單看,基于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各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在功率口徑下,壓縮空氣、鋰離子儲能、混合儲能、液流儲能、鈉離子儲能技術路徑排名前五,分別占比35%、26%、21%、11%、2%,其中除去混合儲能技術路線,以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為代表的非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路線容量占比超過一半。中長期維度上,鋰離子儲能的主導地位無可爭議,但在長時儲能維度上,壓縮空氣及液流電池產業化進程在2023年亦迎來提速。壓縮空氣儲能規劃建設有望加速,百兆瓦級的商業項目有望逐步落地;全釩液流電池全生命周期成本優勢大,初始投資成本邊際改善明顯,在國家電投和中核匯能兩個全年最大規模招標看,4小時電池單價已落入2.2-3元/W區間,最低2.2元/Wh,初步具備競爭力,國內多家企業亦在積極推動其商業化進程。2023年全釩液流電池初始投資成本邊際改善明顯,預計后續規模效應釋放將持續帶來系統成本降低,屆時產業鏈公司將迎來從0到1的放量機會。

——信息來自:中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