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儲能概念及分類
從廣義上講,儲能即能量存儲,是指通過一種介質或者設備,把一種能量形式用同一種或者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形式存儲起來,基于未來應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釋放出來的循環過程。從狹義上講,儲能特指針對電能的存儲,即利用化學或者物理的方法將產生的能量存儲起來并在需要時釋放的一系列技術和措施。
根據不同的存儲介質和技術路線,儲能主要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熱儲能、氫儲能五大類,其中機械儲能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 飛輪儲能、重力儲能等,電化學儲能包括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電磁儲能包括超級電容器儲能、超導儲能等。
1.2 “碳中和”時代,儲能與新能源互補發展,實現能量可控
“碳達峰、碳中和” 目標背景下,清潔能源替代是實現碳排放指標的唯一出路,清潔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大規模不穩定電源接入對電網的穩定運行帶來挑戰,部分地區棄風棄光造成資源浪費。儲能成為新能源替代的關鍵,與新能源互補發展,提升能源系統靈活性、安全性。
1.3 儲能政策:鼓勵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
1.4 近期儲能政策:深化儲能應用,參與系統調節、工商業終端儲能
1.5 強制配儲政策是當前我國儲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經濟負擔
隨著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并網量越來越大,新能源的消納問題愈發突出,對儲能時長有了更高要求。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出臺了新型儲能規劃或新能源配置儲能文件,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為緩解高峰供電,壓力,我國各地陸續出臺的政策中對新能源配儲占比要求達到10%~20%(裝機容量占比),4小時以上并且低成本的長時儲能需求成為剛需。
1.6 儲能補貼,調動行業投資積極性
目前,補貼政策主要涉及投資補貼和運營補貼(調峰補貼)。儲能行業受限于高成本、低收益率的問題,而經濟性是制約電儲能規模化及商業化發展的核心。各地推出的儲能項目補貼,可部分提升儲能項目的盈利能力,調動行業投資的積極性。